死者代言人
翻完《死者代言人》最后一页,窗外鸟叫不停,又一个通宵达旦。
这本书是《安德的游戏》的续篇,但不论是情节还是内涵都超越了《安德的游戏》。直觉以为两本书的写作时间可能相差了五、六年,但上wiki一查才发现,《安德的游戏》和《死者代言人》出版时间只差了一年,并且一起包揽了这两年的雨果奖和星云奖。
《安德的游戏》是毁灭。人类为了挫败虫族的入侵,制定了优秀指挥官的训练计划,并且从娘胎里就开始抓起。残酷的训练课程紧紧围绕着4个目标:对敌人残酷无情,有仁慈的心,领导力,判断力。安德就是这个被选中的孩子。安德跟其他孩子的训练课程都是打游戏,直到最后一局游戏结束真相才揭晓:每一局游戏都是一次真实发生的战斗,而最后一局的胜利则宣告了虫族的整体灭亡。安德即Ender,异族的终结者。末章留了个尾巴,不仅说明了这场没头没脑的战争的原因,更挖了个大坑。
填坑的是救赎,《死者代言人》。概括几点:
架构:架构是抛开了技术细节,对意图所能作出的最简洁的抽象。任何创作最重要的元素即是架构。软件如此,绘画如此,写作也如此。《死者代言人》的核心架构即作者精心设计的3种与人类完全不同的生命形式,然后一切围绕着包括人类在内的4种生命的互动展开。
思考:这是科幻类作品的灵魂。不论软科幻还是硬科幻,真正能打动人的不是幻想出来的新奇科技,而是科技发展带来的伦理冲突或者哲理思考。这方面,《死者代言人》里4种生命形式间的互动,给了作者充分的发挥空间。
情节:得益于丰富的元素,情节虽悬念迭出,但每每能自圆其说。《安德的游戏》虽然也不错,与《死者代言人》相比仍嫌单调。
更多思考:宗教与科学其实是互补的:科学主宰人类认知的领域,宗教主宰人类尚未到达的领域。所以科技在发展,宗教必然也随之进化。对巨幅的科幻小说而言,宗教可以起到photoshop的作用,把不自然的棱角PS得圆润。
《三体》里提出的黑暗森林法则,虽然稍嫌粗糙,但如果没有它,《三体》就不可能这么精彩。相比《三体1》,《三体》2和3的科技背景是更宏大的宇宙空间,但因为缺乏匹配的哲学思考,显得有点收不住。同人续篇《三体X》为了把发散开的情节收回来,不得不借助虚构出来的异星宗教。不过大概因为缺乏实际的宗教体验,对异性宗教的描写实在有点太过“虚构”了。
豆瓣上查了下两书的打分,《安德的游戏》8.9,《死者代言人》8.8。我更想给《安德的游戏》8分,《死者代言人》9分。
blog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